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庆祝中国五矿成立75周年 | 中国十九冶:坚定信心、笃定前行,以铁的意志锻造铁的业绩

来源:中国十九冶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A+ A A-
  今年是中国五矿成立75周年。作为中国五矿骨干子企业,从二十世纪三线建设时期开始,中国十九冶便以钢铁强国为使命,以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为出发点,矢志不渝服务国家战略。近60年来,中国十九冶听党指挥、艰苦奋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书写工程建设的大美篇章,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央企业的家国情怀。“十四五”期间,中国十九冶积极践行中国五矿“五大核心要义”,不断健全公司现代治理体系,全体员工勠力同心、共克时艰,取得了“基本盘持续稳固、增长盘有所突破”的不易成绩。

  传承三线精神 筑牢发展根基

  从攀西大裂谷到九省通衢,从天府之国到珠江三角洲,从山河四省到青藏高原,从亚喀巴湾到东非大草原,从澳大利亚岛到欧洲腹地……60年的发展路上,中国十九冶以攀枝花建设为起点,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开拓、不断奋进,依托雄厚的技术、管理、资信优势及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建设了数千项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锻造了铁一般的履约能力和服务水平,赢得了业主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奉献三线建设,书写火红年华

  “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1965年,党中央正式作出“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战略决策,拉开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的大幕。1966年6月1日,中国十九冶应运而生,成为攀钢建设的绝对核心力量。

  怀着让毛主席睡好觉、让新中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朴素愿望和爱国热忱,数万建设者头顶烈日、脚踏荒原,用智慧和血汗在2.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闯出了一条成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钢铁基地之路,打破了外国专家关于攀枝花钢铁厂不可能建成的断言。

  在攀钢一期工程建设中,十九冶人用青春、汗水、热血,甚至宝贵的生命,孕育了以自我牺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特质的企业文化基因,锻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被誉为“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又因为攀枝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中国十九冶也被誉为“西部铁军”。面对万千困难,英勇的十九冶人铁肩担道义,以“不想爹不想妈,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的奉献精神肩负起攀钢建设的重任,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火红年华,沉淀了淳厚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国十九冶60年发展的精神图腾。

       砥砺发展困境,实现“三个走出”

  斗转星移,大潮迭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置身市场经济的大潮,关在山沟里的中国十九冶,因信息滞后、观念陈旧、队伍庞大、负担沉重、市场狭小、资金枯竭、人才流失、队伍老化,一步一步走进泥潭……

  扭转“无米下锅”的困境,必须坚定“找米下锅”的决心。痛定思痛后,中国十九冶以改革破局,积极应对市场经济大潮的风险挑战,带领全体员工在惊涛骇浪中闯出了一条出路,以“三个走出”的豪迈创举,开启涅槃重生的发展之路。

  走出大山:1993年初,中国十九冶在深圳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南方会议”,适时提出了“出山入海、二次创业”的战略方针,“走出大峡谷、开拓大市场、谋求大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十九冶适应市场经济的重要决策目标。

  经过九年努力,在立足西南的基础上,队伍挺进华东,进军华南,开辟了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海南、云南等八个省、直辖市的建筑市场,先后承接了宝钢三期、宁波不锈钢、昆钢高炉、梅山连铸、武钢三炼钢、成渝高速公路等大的系列工程,并以此为契机,先后成立了上海、南京、武汉、宁波、重庆、昆明、成都、广州、深圳、海南等分公司,形成了以攀枝花为大本营,沿江(长江)、沿海布点的“一江八点”市场格局。

  2004年,公司实施“北上东进”战略,经营指挥中心从攀枝花北移成都,多元化、多区域的经营布局全面打开,企业管理开始从以往的粗狂式向精细化转变,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

  走出冶金: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冶金市场饱和现状,中国十九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做强做优做大的目标不动摇,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形成了“一专多能,多业并举”的市场开拓新局面,全力向市政、交通、房建、能源等非冶金市场进军。中国十九冶在做精冶金主业,稳固非冶金市场的基础上,抢先抓住新机遇,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美丽乡村、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领域一马当先、成效显著。

  期间,公司自练内功,在资质升级方面狠下功夫,一举取得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和公路工程三项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加上已有的冶金工程特级资质,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四特级”建筑施工企业。

  走出国门:早在1983年,中国十九冶试探性地走出国门,参与约旦王国南方水泥厂生活区设施、塔菲拉技校和斐济隧道管道的焊接施工任务,这是公司首次承建国际工程项目。从那时起,走出国门的信念就深深地扎根在十九冶人的心中,在时间的长河里萌芽、开花、结果。2003年,中国十九冶参与建设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工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施工任务。2004年,中国十九冶承接了巴新镍钴矿项目的进矿公路、矿山区采矿场等12个单元及67公里矿浆输送管道工程施工任务。

  2012年,中国十九冶签约援阿富汗喀布尔大学项目,这是中国十九冶走出国门后,第一个独立中标的海外项目,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新跨越。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十九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深耕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冶金、房建、交通等市场。40多年来,中国十九冶的脚步已经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一大批颇有影响力的工程项目,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中国方案”和“五矿方案”。

  聚力转型升级 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在国家发展征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国家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十九冶紧紧围绕中国五矿战略愿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擘画发展蓝图,坚定不移推动业务体系再转型再升级。

  优化战略布局:公司确立了“一核两高两带八点”的市场战略布局,实施了以设计施工总承包为引领,以建筑产业化为平台,以建筑业的绿色化、智能化为支撑的发展道路,全面构建起“冶金、交通、市政、房建、能源环保、地下空间”六大业务体系,精心培育冶金高炉尖端品牌、基础设施路桥隧强势品牌、能源环保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打造完整的工程产品服务链和价值链。

  持续聚焦“1+M+N”区域和海外市场,实施“1+5”区域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开拓“三品牌一基础”业务,全力拼抢公招项目,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成功签约一大批优质工程项目。

  提升管理能力:公司以提高工程项目“七种能力”为目标,建立以履约管理为主线、成本管控为核心、安全环保为前提、工程质量为保证、物资供应链为支撑的“大履约”系统,持续开展季度项目“大履约”体系检查,提升“三册一书”应用广度和深度;发布《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标准化手册》,推动项目技术方案标准化管理;设立设计管理专职机构,开展工程总承包类项目设计管理,提升盈利水平;落实项目履约月度例会,学习“三级四线”进度管理模式,实施工程进度分级管控,推进产值、工期进度差值管控与关键节点目标管控的“双控”机制,难点项目挂图作战、蹲点推进,有效提升履约进度;持续强化资源统筹协调,加强月度材料设备管控和分承包商考核,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项目履约能力不断增强。

  健全治理体系:公司以章程为核心,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推动信息化管理、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三项举措,持续加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建设,结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按照“制度简明”要求,对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梳理和修订,推进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完善“三会”制度体系,以“三清单一流程”为依据,理顺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边界,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培育竞争优势:公司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立足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持续推进冶金高炉、基础设施路桥隧、能源环保“三大工程”品牌建设,加快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冶金高炉领域,以大型高炉建设为依托,研发高炉绿色建造关键技术,攻克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技术难关,形成高炉带基础整体推移数字模拟自动化推移、异形构件安装变形自调节等核心技术。

  基础设施路桥隧领域,充分发挥中冶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作用,以大跨度桥及长隧道为依托,聚焦桥梁环境敏感区域高效低碳建造、西南山区复杂地质条件隧道建设等技术难题大力攻关,积极打通试验室、成果中试、项目推广应用全链条,实现关键施工技术自主可控,形成大跨度桥梁缆索吊装、大跨度桥梁顶推施工、深水基础施工、隧道智能锚杆监测、隧道爆破施工智能化监测、隧道断面开挖成型控制等多项国内领先核心技术,建成中国五矿首座跨长江公路大桥(江龙高速复兴长江大桥)、建成4座特长隧道。

  能源环保领域,公司依托现有资源,夯实专业技术能力,联合外部高校共建“四川省大宗工业固废土木工程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城市更新与人居环境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五年来,中国十九冶在中国五矿、中国中冶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系统谋划公司生产经营各项举措,全力推进市场营销、项目履约、风险防范化解三大重点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稳增长、鼓足干劲谋发展,主要经济指标逐年呈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企业的基业长青蓄势赋能。

  明年是“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为三线建设而生的中国十九冶,也将迎来60岁生日。辉煌六十载、奉献家国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十九冶将胸怀“矿业报国、矿业强国”的初心使命,传承和发扬三线精神,进一步厚植“西部铁军”文化底蕴,立足“冶金建设国家队、城市运营服务商、新兴产业开拓者”的角色,主动融入中国五矿发展大局,长期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按照“大冶金、大海外、大融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业务体系再转型-组织体系再升级-要素支撑再提升”的发展举措,全力推动整体战略落地,奋力谱写百年基业新篇章,为中国中冶加快实现“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和中国五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而不懈奋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