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人世间不相干的两个人,是缘分,让彼此看对了眼,走在了一起,成了夫妻。
缘分,这根看不见的红线,牢牢地拴住了一对又一对男男女女;缘分,让情窦初开的姑娘敞开心扉,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露出”了真容,我们要一直这样走下去;缘分,让青春活泼的男孩张开双臂,在自己所爱的人面前,承担起了责任,我要给你更好的生活;缘分,使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儿,成了夫、成了妻;缘分,也使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儿,有了人世间最温馨的称呼——夫妻。
“没有一个比喻,没有一句恰当的成语;即使是伟大的诗人啊,也体会不到一个在思念着爱人的心情。”这是丁玲在1930年写给爱人胡也频信中的四句话。丁玲因思念爱人,想写一首诗,思索了很久,却只写了这四句,而且“自己觉得太不好,且觉得无希望,所以又只好搁笔了。”可是,就后人看来,这四句话,已是很好的思念之诗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感情表达最为细腻,诗人的一句“也体会不到一个在思念着爱人的心情”却引起大家的共鸣,可谓情到深处。
《夫妻记》2009年1月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书中记录了30位作者的42篇真情之作,作者以妻子的视觉,述说了人世间的夫妻之爱。在他们的那个年代里,很多人的爱情都做到了相濡以沫、互相牵手、彼此挂念。虽然有时两地分隔,却从不放弃期待,在见面的那一刹那,所有的等待,都变得弥足珍贵。那时的爱情,很单纯,很坚持,拥有一个简单的信念,就是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我抚摸你的脸,你抚摸我的脸,我亲亲你,你亲亲我,然后就开始笑,像孩子那样入睡。第二天清晨,简单地说一句:爱人,你好!”这就是《夫妻记》中展示的爱。
夫妻记中的爱,是如此之真,不禁让现在的人感到惭愧,他们的爱,不会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爱就是爱,没有好久,就是一生,就是一世,一生一世的相互包容,相互扶持,互相不提,却能在对方需要时默默守护,无怨,无悔。
黄宗英作为表演艺术家赵丹的妻子,二人结婚做伴三十二载,赵丹因文革期间惨遭迫害,与1980年10月9日辞世(此书中亦有黄宗英忆赵丹的文稿两篇)。1993年,黄宗英在68岁的时候嫁给了文艺界的泰斗级人物冯亦代,黄宗英在《闲说亦代》一文中道:“他(指冯亦代)老了,已经多次患脑梗塞了,偏瘫了,身边也没有伴儿。我属牛,他比我大一轮,二牛抬杠耕耘绿格田,相伴走人生最后一程吧。”宗英此文作与1999年7月28日,写此文时,冯亦代尚在人间(冯亦代先生与2005年辞世)。虽说二人常常住院,为病痛所折磨,但二人却能相守相牵,一直这么走下去。不加华丽的藻饰,不用特别的渲染,用最真,最纯,最真实的夫妻之爱,感动着每一个人。这就是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儿,在所谓的前世或是千世修来的“缘分”中的爱。
相比于现在一些人的爱情,在知道对方身患重症时,一声不吭,从此人间蒸发,黄英宗和和冯亦代伉俪的爱情,是不是更能温暖我们的内心呢?
书中一篇篇文章,叙述着一个个故事,也让我有所思考。人们都说,我们的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很多东西都会跟着变好的。从某些方面来说,也确实如此。上个世纪,吃饱穿暖就是很多人最大的愿望,现在,我们的生活逐步步入小康,吃饱穿暖已不再是大家最大的愿望。这的确是一种变好!但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的多彩,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传媒。如今的我们却太势利,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真诚,那份沟通。就拿现在夫妻间的关系来说吧,闪婚闪离并不稀奇,夫妻间相互看不顺眼,要不冷战,要不吵一架,本子一领,从此一拍两散。还有的夫妻,也是因为谋取利益,来个假离婚,可最后,多是事与愿违,要不就是男的把女的告上法庭,要不就是女的把男的告上法庭,不管结果如何,原配夫妻,那是一根没有接头的琴弦啊,毫无瑕疵。离了,就断了。断了的琴弦,是无法弹出声音的。夫妻,吵了,闹了,官司打了,即使再结合在一起,那也是曾经断过的琴弦,不用说,这接起的琴弦,还能弹奏出从前的原音吗?按理说,现在的夫妻之间就算隔了几个省(甚至是在国外),想要见面,也不会花上太久的时间。还有电话,视频,还不是想见就可以见到的。那我们这个时代是怎么了?似乎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反而不利于夫妻间的交流了,现在可以随时随地的微信通话聊天,却可能以吵架结束,好久没见面的夫妻,见面也许仅是为了商量离婚的事情......
不问得到,只知相守,这就是《夫妻记》中的爱,《夫妻记》记录的是妻子对“他”的满满的爱。她们都是心中有爱,然后才有文,才有了“她眼中的他”。据说,此书系列还有一本“他眼中的她”,却一直无缘见到,但愿在以后的淘书生涯中,也许会在旧书摊上碰到吧,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