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才是硬道理
——读《邓小平文选》选读心得体会
□汤廷发
按照集团公司2011年职代会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决议要求,目前读书活动已在集团公司上下全面展开。
作为集团公司总部机关的一名员工,我们应该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变要求为自觉,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觉得田野董事长开出的学习良方,非常精炼,非常到位,那就是:要有正确的读书观。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要从事社会实践,要获得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富有内涵的气质,读书是基础,读书是阶梯,读书是必然的选择。为了获取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本领,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是我们在从事日常工作的同时,完全可以同步进行的活动。
结合集团公司开展读书活动的要求,本人选读了《邓小平文选》的部分经典文章,并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和个人的经历,汇报一下本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读书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中,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在历史上对世界有过贡献,但是长期停滞,发展很慢。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 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
为了走出“大山沟”,拓展新市场,开创新局面,自从2003年新的领导班子集体上任以来,全公司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坚持“北上东进”,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最终使中国十九冶集团从“大山沟”融入了“大都市”,从偏远的山城,来到了四川省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教育中心,并在郫县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基地,在成都市中心有了自己的总部机关。所有这一切,都是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坚持学习,坚持实施“北上东进”战略,坚持发展的必然结果。
试想,如果没有一支学习型的领导队伍,没有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战略,我们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圆了几代十九冶人的梦,开始了良性发展的美好蓝图。
最近几年,尤其是2007年以来,集团公司的职代会、生产工作会等重要会议的有关报告、讲话等,本人几乎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为了发展,为了十九冶的明天,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在建立学习型团队,在发展战略方面,在重大决策方面,通过学习,提高,发展,再学习,再提高,再更好地发展的轨迹,闯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十九冶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体会到,在稳步建立学习型队伍,打造有“西部铁军”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典型的“西部铁军”管理和技术骨干人才,促进企业的全面升级和发展方面,集团公司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相信十九冶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第二、建立良好的学习制度是发展的保证
邓小平同志说:“要把学习搞好,认真建立学习制度。”、“过去所以发生许多毛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不重视学习。学习可以使我们向前看,可以澄清各种混乱的思想。”
最近几年以来,公司领导,尤其是田野董事长多次在职代会、生产工作会等不同会议上,不同的场合,要求大家勤奋学习,善于学习,尤其是今年职代会,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决议,明确指出“读书活动为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指明了重要途径”,这样从组织上,从制度上为全集团公司开展“读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按理说,学习是个人的自觉行为,没有必要通过某种制度来约束。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突飞猛进,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不学习,就只有落后,只有被市场淘汰。为此,只有从组织上,制度上,对全体员工提出要求,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时间,从平常的生活间隙中,挤出时间,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壮大。
第三、干部要加强学习
邓小平同志指出:“干部的学习空气要加强……地方干部也要读点书,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要学的东西很多”。
以前,我们要求的是干部队伍的学习;现在,为了更好地从事管理工作,更好地建设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的要求,管理队伍,尤其是总部机关的管理团队,更要在学习上,下功夫,花力气,投入时间和精力,在集团公司的学习活动中,做的更好,进步更快。
作为总部机关的一名管理员工,尤其是在对外交往中,深刻体会到复合知识的重要意义。作为商务人员,不仅仅要对企业能够承担的工程项目有较多的了解,更要了解相关工程的工艺流程,相关项目的成本情况,以及其他更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为此,只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开拓市场。
第四、学习的方式
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目前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干部太多,而是不对路,懂得各行各业的专业的人太少。办法就是学。一个是办学校、办训练班进行教学,一个是自学。要下苦功夫学……学不会的或者不愿学的,只能调整,没有别的办法,你耽误事业嘛”。
近年来,集团公司通过举办培训班、对外送培、邀请老师来讲课等,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实际效果非常显著的学习活动。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也才能为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指出:“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经典发言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作为市场化的集团公司,我们也面临着发展的问题。发展需要市场,市场需要熟悉市场的人去拓展,作为集团公司的“第一车间”,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无论涉及到的是冶金专业还是非冶金专业,我们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并且都需要和业主、监理、合作方、代理方、分包商等不同单位、不同身份、不同文化的单位和个人协同,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学习好了,发展的基础有了,我们才能更快、更好、更强地发展,我们的和谐事业才会不断得到促进,我们的幸福指数才能不断提高。
第六、反省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说: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姑且不论这种说法的出发点如何,也不论这种评论针对的事实如何,我们反躬自问,今天我们读书了吗?
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抛弃浮躁,抛弃借口,抛弃不正确的心态,其实,时间是有的,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是有的。正如有人比喻一样:一个圆的直径越小,其与周边的接触也越小。反之,直径越大,周长越长,与周边的接触也越大。知识也是如此。知识越少,对外边所知也越少。知识越多,越感觉知道得太少,也就越发谨慎谦逊。
最后,我愿意以荀子的这句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