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工业炉窑分公司经理 刘世武
彼得·德鲁克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
书开篇先是以三个问题引入:
(1)谁是管理者?
(2)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3)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
(4)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岗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实践证明,卓有成效在于管理在于能够预先做好组织发展的规划,在有限的时间和市场环境里争取组织发展壮大。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所有的组织运作中,每一位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向管理者一样的工作和思考。
管理者在组织内有效开展工作,做到卓有成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
一、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在大的市场环境里往往我们做的工作便是争取时间,为企业发展壮大赢得先机。具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掌握好他们的时间,分析时间记录,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采取某些行动和基本决策、以及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作出一些改变,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做事要先做好,再做强,在对的时间做对事,合理利用我们有限的时间。依靠精细化的管理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二、管理者真正价值至于贡献。
管理者的工作要从技术进入观念——管理者就是贡献价值。德鲁克先生清晰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绩效依赖于许多人,而他必须对这些人的工作绩效负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同事(包括上司与下属)发挥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这正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如果管理者能够贡献自己的作用,让下属和上司发挥绩效,管理者自身的绩效也就表现出来,如果管理者自己发挥绩效并替代所有的下属或者上司,那么这个管理者就不能够称之为管理者。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属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而作为管理者,只有在实践中做到主动贡献价值,才能保证整个价值系统为顾客做出应有的贡献,继而为企业赢得收益。
三、要充分发挥长处,不断完善不足。
纵古观今,扬长避短成就人生和事业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管理者在行为上必须具备的根本态度。明确我们所处的环境,发挥我们的长处,不断完善我们的不足是我们必须坚持作风。在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时,我时常陷入深深的沉思:在今天冶金行业不断缩水,所属行业又面临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的背景下,我们的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我们的管理应该怎样改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研究市场,发现市场,确定了适合我们的发展之路——立足西部市场,依托攀西市场利用我们熟稔的技术和渠道向外延伸,重点培养人才,不但要做好我们的所属的行业,还要进一步的拓展钢构、房建等项目,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元化的发展。
四、决策是一种承诺。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也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仅仅是就事论事地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认识,对整个组织的存在价值、人才队伍开发和短期绩效或成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更是一种对于组织未来的承诺。在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还有同时代的斯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也是一位有效的决策者。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决策不是盲目的“拍板”,做决策是有要领可循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决策要领是,弄清决策事项的性质。有效的决策者绝不会就事论事寻找对策或方案,而总是把遇到的麻烦当做表面现象,相信真正的问题一定隐藏在背后;必须设法弄清楚事实,弄清楚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质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观念,形成所谓的高层次概念性认识;最后从高层次观念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只有弄清事实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性质,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1966年,汽车工业受到攻击,认为汽车不安全,需要改善公路,强化驾校训练。事后发现这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误解,错把有车祸等同于汽车的不安全,忽略了对事实的研究。事实真相是,3/4的肇事是由醉酒驾驶和飙车引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依靠汽车技术的改进,使非正常驾驶情况下可以减免伤亡;或控制不正常驾驶行为,如自动限速装置。
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明确目标,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或者,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而且,目标越明确,决策越有效。明确目标的最好方法,是把有关决策的各种需求表达出来,作为决策的边界条件。所谓边界条件,意思是达不到这些条件,就满足不了各项需求,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个决策要领是,决策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决策是重要的,而决策的实施更为重要。决策在实施中往往会碰到很多问题和矛盾,决不能轻易动摇,一定要坚持到底,直至取得成功。当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客观情况不断进行调正,这种调正是对客观变化作出的互动反应,但决策目标是始终不变的。
这正如飞机在航行中,不可能全部按照航线飞行,往往90%是脱离航线的,但飞行方向是始终不变的,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地。因此在决策实施中遇到困难,决不能退却,但要作出调整,从而达到既定的目标。
纵观全书,德鲁克告诉我们:不论你所处的位置高低,管理范围的大小,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作为管理者,只有探究事物原理才能获得知识,只有以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才能促成卓越。因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将会成为我今后工作的鞭策和激励,不断的提高自我认知、修为,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