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一名合格领导
——读《领导艺术》有感
最近阅读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董明撰写的《领导艺术》一书,通过认真学习和思考,我有所体会和感悟,让我懂得了领导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责任,今天在此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指正。 什么是领导艺术呢?我们通常听到下面的同志议论:某某领导有水平;同样的事某某领导和某某领导处理的方法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某某领导这样处理问题我们心服口服等等说法。其实,这里揭示的就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问题,当领导干部的,处理问题不是依靠绝对权威,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技巧,这就是领导能力,也就是书中所说的领导艺术。用一句话来慨括,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讲,领导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这个单位(部门)办事的效率、办事的方法等,也决定这个单位(部门)在领导及群众心目中的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个单位(部门)能不能得到领导及群众的认可。从我们企业来讲,无论你是一个单位的经理、厂长,抑或是一个部门的部长、处长,还是一个项目部的经理、一个科室的科长,甚或是一名班组长,每天都要向下属布置工作,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都涉及到一定的领导艺术。 现实中,我们企业很多中、高层领导具备领导者的优秀素质和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在有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工作者,读了该书后,借鉴书中的一些观点,结合工作实际,感觉作为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尤其要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易被我们忽略的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要包容大度 企业里的领导,多少有一定的权利,有时一句话、一件事就决定了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命运或前途。所以当领导的除了要有正确的决策之外,还要有一颗包容大度的心。 人的需求是多样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撰写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了人的五个层次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我们企业里有的人可能由于家庭困难会将“钱物”方面看得重一点;有的可能会将名誉、权力看得重一些;有些本事的人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恃才自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举例) 作为领导,怎样看待人的各种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来讲,只要这个人能对企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我们就应该宽容他并且给他创造条件成就他。成熟的、有本领的领导必须有气量,对人的各种小毛病要包容,当然包容不等于纵容。邓小平说: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个领导的本领体现在哪里?首先是要才能出众,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是领导手下要有一群高水平的人,他们能死心塌地、全心全意为领导工作。如三国时期的刘备,手下就有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等,但他们也是有各种缺点的人,用好了就是最得力的人。 二、要善于协调 协调是一种领导艺术。有一项研究表明,人们花在协调(沟通)上的时间是70%。就是说,普通人花费70%时间,而领导要花费90%以上的时间用于协调(沟通)。作为领导,协调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对下协调,就是把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部发挥出来、调动起来;第二方面是对上的协调,获得上级的支持、信任,得到上级的肯定;第三方面是平级部门之间的协调,这恰恰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般都非常注重对上级和对外部的协调。 领导协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会议协调是最主要的一种;为什么集团公司每月要通报各二级单位召开经理办公会情况,其目的就是督促二级单位更好地进行工作协调。我们有的领导认为本单位情况我都清楚,开不开会都不影响我作出决定,工作也不会受到影响;殊不知,办公会不开,我们前面所说三个方面的协调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上级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平级领导班子成员和下级也不知道主要领导的思路,对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一种情况。有些单位或部门人员会发生与上级的冲突,这种情况我们经常遇到。其实这里有个最基本的三项基本原则:“纯化自身顾大局,细察深思识大体,兼容自律求大同。”在与上级的冲突当中,作为下属一定要先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这是调适与上级关系的最起码准则。首要的一点就要做到令行禁止,即对待上级的指示:一要态度坚决,认真负责地执行;二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因为尊重上级、服从领导有三个理由:1、按组织逻辑,在组织内部,权力越大就越有话语权,就更“正确”。一个组织如果不维护组织内部各级领导的权威性,那么这个组织就毫无战斗力可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概莫能外。2、要换位思考,多看上级优点,多想自己缺点。这样,你做事情会感到顺理成章、心平气和,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不断进步。3、要有感恩之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抱有感恩的心态,多想想领导对自己的好,这样心态就平和了。让我们记住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一句话:“美德终将得到报偿”。 三、要学会妥协 在企业中,有的领导非常强势、自我感觉非常好,对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一切必须按他的意见办理,长此以往,下级只会按你交待的办,不会有创新,不会动脑筋,领导说一下我动一下。殊不知,伟人也要犯错误,何况我们普通人。作为领导,要善于调动其他人的积极性,听取不同意见,这是对领导的起码要求。在一些事情上,还要求领导会妥协。(举例) 以上的例子说明,国与国之间都可以妥协,企业内部领导在工作问题上做一些让步有何不可呢?多听听下属的意见,多采纳下属意见,就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当然,妥协不是无原则妥协,也不是一切问题都妥协。应该有一个基本底线,不能触及根本(朱总理讲的后面四个问题正好是中国的底线,如汽车贸易等)。 四、要善于沟通 日常工作中,信息沟通不足是上下级之间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面对误解,下级应该主动与上级沟通,通过坦白、真诚的对话谈心改善和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下属对我们的报告永远少于我们的期望。”可见,所有上级都希望从下级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作为下属,要主动报告工作进度。在日常工作中,上级领导将工作布置给下属,下属完成了,但就是不报告;或者这项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下属也从不报告。那么听了上面这句管理上的名言后,下属就一定要养成及时报告、经常报告这个工作习惯。 沟通首先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所以作为领导,首先要注重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提升自己的讲话艺术,而这种讲话的艺术不是谁天生就有的。很多领导的风格都是经过后天的不断学习、模仿进而内化形成自己的风格。 领导者要懂得尊重下属。领导的每个指令要清晰,意图要明确,这样才能得到下属的理解和认可,工作才不会受到影响。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冷静思考,善于沟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领导不能当老好人。在现代社会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有一种领导喜欢做老好人,和稀泥不得罪任何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企业也举不胜举。领导的权威是依靠具有公平心、言而有信和按原则办事来维护的。一个领导如果不讲原则、没有规矩,那么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风气就会搞坏,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五、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领导 领导作为一种影响别人的能力,既是来自于职位赋予领导者的合法权力,但更多的是来自于个人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自然形成的,主要靠个人的品格、信誉、修养、智慧等来赢得他人的服从和跟随。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一个拥有跟随者的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这两人所说,让我们明白了领导要具有魅力及其使命。 有效的领导者并不一定是一个深受爱戴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必然是一个最能解决问题的领导。领导者要改变别人意识,其最佳途径,就是你自己以身作则。 领导要做到先领后导,少领多导,又领又导,重点在“导”。“导”是思想上对下属的引导,疏导,因势利导;“导”是工作上对下属的指导、辅导;“导”是对下属工作的检查督导;“导”是教导、开导,对被领导者的发现、培养和提高。把下属培养成领导者,自己才会成为真正的领导者。领导者在培养追随者的过程中,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领导干部要有两个“具备”、三个“善于”:即具备激情、具备愿景;善于开拓、善于控制、善于学习。因为“政”从“正”来,“智”从“知”来,“财”从“才”来,“位”从“为”来。 一名优秀领导的标准概括为:知使命、善用人、懂决策、出业绩。最高的境界应该是: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与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好的、合格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