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以澎湃电力照亮霞客故里

来源:尹鹤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1日 A+ A A-
       在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故乡——江阴徐霞客镇,一场关乎未来能源脉搏的战役悄然打响。当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拍岸,中国十九冶的建设者们,化身一支跨越山河的“绿色铁军”,锚定这片人文沃土,在此矗立起一座规模达115MW/230MWh的新型储能电站。这不仅是冰冷的钢铁矩阵,更是一场与时间竞速、同梅雨鏖战、用绿色点亮未来的壮阔征程。
鏖战梅雨:电站在泥泞中拔节生长
  三月的江南,春寒料峭中已隐隐透出梅雨季的潮湿气息。当十九冶“铁军”在春节后进驻这片尚显沉寂的土地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天公的角力便轰然展开。然而,建设热情正值高涨之际,便遭遇了江南“梅姑娘”缠绵悱恻的“下马威”。无休止的雨幕笼罩工地,地面化作浑浊粘稠的泥潭,每一步跋涉都异常艰难。
  “工期就是命令,节点就是阵地!”项目经理的声音穿透雨幕,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掷地有声。面对湿滑泥泞、大型机械难以施展、施工窗口期被严重压缩的困境,项目部祭出“挂图作战”的法宝,将每寸光阴都攥出汗水:24小时轮班作业的灯火,刺破雨夜的沉沉帷幕;工序衔接紧密如精密的齿轮,严丝合缝;大型设备吊装方案反复推演,确保万无一失。墙上巨大的进度图,红蓝线条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节点,如同一张精密作战地图。
  工程组长老魏紧盯着气象雷达图,双眼布满血丝。“雨总有喘气的时候!通知各班组,雨一停,哪怕只有两小时,立刻给我顶上!”每当雨势稍歇,工地上便瞬间沸腾。工人们踩着没至脚踝的泥浆,喊着号子绑扎钢筋、支设模板。搅拌车在临时铺设的钢板路上艰难蠕动,泵车巨大的臂架在灰蒙蒙的天幕下坚定地伸展、浇筑。这是一场与天公争分夺秒的“闪电战”,在泥水横流的储能区一段,建设者们与天时搏杀。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储能区一段基础硬是在雨水的夹缝中,提前两天完成了浇筑!4月29日,当最后一方混凝土在储能区设备基础上抹平,标志着电站“心脏”设备安身立命的“家”如期筑成,项目部管理人员被泥水与汗水交织的脸上终于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攻克难题:让核心设备精准就位
  五月底,23台PCS一体机和46个硕大的储能电池舱跋涉而至。狭小的场地要容纳如此多庞然大物精准就位,难度堪比在方寸之地指挥一场“钢铁芭蕾”。吊装前夜,会议室灯火通明,空气凝重。“再核一遍!吊点、顺序、旋转半径、风速影响……分毫不能差!”项目经理沙哑着嗓子,带领团队反复推演方案,图纸上布满标记。
  决战时刻,大型履带吊巨臂擎天,稳稳提起数十吨的舱体。下方,经验丰富的指挥员目光如炬,手势精准如令旗。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双班轮值,全程旁站监督,目光如鹰隼般锁定空中缓缓移动的巨物,汗水浸透工装也浑然不觉。
  经过连续四个昼夜的灯火通明与人影穿梭,设备吊装终于在5月28日晨光熹微中迎来高潮,最后一台电池舱稳稳落定!那一刻,一片蔚蓝晴空之下,由钢铁构筑的能源方阵巍然成型,静待使命的召唤。
择“锂”而栖:筑就绿色能源基石
  在全球能源版图剧烈重构的十字路口,风能、太阳能的蓬勃生长,却因其天然的“脉搏”不稳,为电网的平稳运行埋下隐忧。如何驯服这匹充满潜力的“野马”?储能技术,尤其是电化学储能,成为破局的关键钥匙。
  项目启动之初,技术路径的选择便如悬顶之剑。面对纷繁复杂的电池技术路线,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和业主方、合作方展开了严谨的论证。在前期技术研讨会上,项目经理目光如炬,指尖划过技术参数对比表:“安全是大型储能的生命线!磷酸铁锂材料中那牢固的P-O键,赋予它非凡的热稳定性。在高温、过充甚至短路的严苛考验下,它比三元或钴酸锂材料更能‘稳住阵脚’,将热失控风险压至最低。这是我们选择它作为电站‘心脏’的首要考量。”
  这抉择背后,是深远的综合权衡。技术员小吴补充道:“它的‘耐力’同样惊人。标准条件下,循环寿命可达3000~6000次,远超铅酸电池的300~500次和主流三元锂的1000~2000次。这意味着在高频次、长年累月的调峰填谷任务中,它能更持久地服役。”经济性亦是关键砝码。随着产业链成熟和规模化效应显现,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日益凸显,加之其长寿命、低维护的特性,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堪称优异。
  “更重要的是,它流淌着‘绿色’的血液。不含钴、镍等重金属,材料来源广,回收性强,完美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项目负责人语气坚定。这一锤定音的抉择,不仅是对技术参数的理性分析,更是十九冶人用智慧为徐霞客镇乃至长三角地区,选定了一条安全、耐久、经济、绿色的能源转型之路。
  项目竣工并网投运后,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将通过储能电站调峰补枯,有效提升当地能源利用效率、优化电力系统运行、平抑用电峰谷、减少环境污染,有效提升徐霞客镇区域电网在低谷时段的消纳能力和高峰时段的电力供应保障水平,助力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水乡“绿肺”:无声守护万家灯火
  进入六月冲刺,工地上的节奏愈发铿锵。设备安装的细密接线如同为这座“钢铁巨人”编织神经网络。调试工程师屏息凝神,捕捉着仪表盘上最细微的电流脉动;外线工程同步疾驰,崭新的双回110千伏线路如银色巨龙,向着璜南变、璜瑭变电站昂首延伸。汗水在安全帽檐汇聚滴落,工程师眼底的血丝映着屏幕幽光,每一次参数的精细设定,都关乎这座超级工程能否完美“苏醒”。
  七月的热浪扑面而来,捷报频传。电力质检顺利通关,外线联通畅通无阻,这座矗立于江南水网间的庞然巨物已整装待发,预计于8月验收并网。这座由无数汗水与智慧浇灌的“超级充电宝”,远非冰冷的设备堆砌,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与崇高的使命。
  它是迎峰度夏的“定心丸”。当酷暑炙烤大地,用电负荷如野马般飙升,警报拉响之际,这座“超级充电宝”将瞬间释放其磅礴的储备能量,成为江阴电网最坚实可靠的后盾。千家万户的空调得以持续送出清凉,工厂的机器得以永续轰鸣,民生与经济的脉搏在炎夏中依然平稳有力。
  它是绿色转型的“加速器”。其强大的调节能力,如同为电网装上了灵活高效的“绿肺”,大幅提升了电网对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波动性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它有效平抑峰谷,将原本可能被弃用的“风光绿电”吸纳、储存,并在最需要的时刻精准释放,为江阴乃至区域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
  它是土地集约的“新范本”。在寸土寸金的长三角核心区,这座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的成功落地与实践,为如何在有限空间内高效部署关键能源基础设施,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江阴方案”,树立了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新标杆。
  当夏夜江阴的万家灯火如璀璨星河倾泻大地,这座电站将化身一位沉默而警觉的守护者。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它将如海绵般以低廉成本悄然吸纳电网富余的谷电,避免宝贵的能源白白流逝;而当用电洪峰以千钧之势袭来,它又会毫无保留地倾尽所有储备,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它以无形之躯,默默维系着触目可及的繁华、安宁与持续发展的绿色希望。
  回望建设征程,从技术路线的睿智抉择,到梅雨季里与天争时的泥泞鏖战,再到精密如绣花的设备安装调试,十九冶人以其“铁军”的意志、智慧和担当,在徐霞客故里书写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壮丽诗篇。从徐霞客“丈夫当朝碧海暮苍梧”的探索精神,到十九冶建设者“朝踏泥泞暮擎铁”的实干风采,跨越时空的精神在此刻交相辉映。这座钢铁铸就的“能量绿洲”,终将以澎湃而稳定的清洁电力,照亮霞客故里的崭新征途!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