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一腔热血、一股韧劲、一颗初心

来源:陈静雯 肖如航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8日 A+ A A-
       在苏州景益元丰项目的钢筋混凝土丛林里,晨光勾勒出他的身影。昔日,他在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的写字楼中对着报表与图纸反复推演数据;如今,安全帽下的目光,早已习惯在崭新楼宇间巡视。从机关案头的精细核算到工地一线的日夜奔忙,多岗位的淬炼让他的足迹串联成一条坚实的成长轨迹。凭借赤诚热血的使命担当、破难攻坚的铁骨韧劲、矢志不渝的初心坚守,他将个人成长与团队培养、项目履约和支部建设紧密结合,在平凡岗位上做出重要贡献,荣获“中国十九冶2024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就是华东公司苏州景益元丰项目经理刘文龙。
一腔热血  让团队力量聚起来
  “团队是项目成功的基石,而我要做的,就是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焰,让团队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正是刘文龙深耕团队建设工作的真实写照。
  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新员工小朱常常感到手足无措,刘文龙主动化身“引路人”,带着小朱梳理工作流程、分析典型案例,从基础台账的规范建立,到棘手纠纷的巧妙化解,领着小朱一步一个脚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他的率先垂范下,项目部“传帮带”氛围愈发浓厚:项目总工为新员工讲解图纸要点与质量管控关键;施工经理带新人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教学;技术骨干毫无保留地分享宝贵经验……这些充满温度的画面,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年轻员工的成长之路,也让每个人心中的团队荣誉感愈发强烈,汇聚成推动团队破浪前行的蓬勃动力。
  他坚信,团队绝非个体的简单拼凑,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有机整体。秉持“人岗匹配、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他在日常工作中时刻留意每位成员的特质,精准挖掘并充分释放他们的潜在优势。新员工小黄积极进取,对数字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嗅觉,他果断将其纳入“经营攻坚核心小组”,鼓励她为项目经营出谋划策;施工员小赵拥有亲和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他便亲自担任导师,将自己多年积累的谈判技巧倾囊相授,还大胆委以协调劳务班组的重任……在他的巧妙调配下,团队成员如同精密齿轮,各展所长、默契咬合,在项目经营管理、施工组织、劳资关系协调等关键领域,爆发出“1+1>2”的显著效能,为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刘经理是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他总能看见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并帮助我们发挥长处。”施工员小赵的这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团队成员们共同的心声。以热血点燃奋斗热情,用真诚凝聚人心,他的担当和智慧,让团队向心力日益凝聚,组成温暖而坚实的整体,共同面对挑战,携手完成目标。
一股韧劲  让项目履约顺起来
  苏州精益元丰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建设6栋工业丙类厂房、1栋民用停车楼和1栋设备用房。项目伊始便遭遇“当头棒喝”——因施工许可证办理受阻,开工时间比原定计划推迟了42天,业主“工期不延、目标不变”的刚性要求如重锤敲在肩头。压力并未让刘文龙退缩,反而激起他骨子里的韧劲儿。他在项目团队首次会议上立下军令状:“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自此,他带领团队开启“白加黑”的作战模式,用行动践行“把延误的时间抢回来”的决心。
  白天,他扎根施工现场,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详实记录各类问题。遇到棘手问题,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取经,对照标杆项目查漏补缺,一本本写满“施工协同十大要点”“固定总价合同风险防范措施”等实战经验的笔记本,见证着他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蜕变。
  夜晚,他埋首于专业书籍间,书页边缘布满密密麻麻的批注,重点处贴着“铝板幕墙施工难点”“外墙防水控制要点”等自制便签;公司制度手册被反复翻阅,字里行间圈圈点点的,是他结合项目实际梳理出的“项目大履约、大商务及项目‘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等五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途径”。那些与星辰为伴的夜晚,书页翻动的沙沙声,成为他与时间赛跑的伴奏曲。
  在持续的学习与实践中,他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管理利器,把实践经验凝练成解题密钥,让现场管理始终高效有序、各类难题迎刃而解。
  为了把延误的工期“抢”回来,他采用“网格化进度管理法”——将8万多平方米的工地划分为3个责任区,并配备网格长。每天清晨6点,各网格长准时在工地入口召开“15分钟站班会”,问题当场协调、当日解决,每个人分工明确、密切配合,实现整个工地的交叉施工有效衔接。为做好资源在途管理,他亲自约谈材料供应商,说服对方开辟“紧急通道”,确保钢筋、模板及时供应到位。同时,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他听从建议,采用“跳仓法”施工,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质量,也大幅缩短了混凝土施工时间。
  项目设计变更频繁、业主变更流程复杂,协调难度巨大——许多已按设计图纸施工完毕的部位,业主会根据客户定制需求调整要求变更。最棘手的当数各楼栋电梯井道变更。土建部分已进入尾声,业主突然要求按照设计变更重新调整,这意味着不仅要拆除部分已建成结构,还要重新组织班组施工,工期将延误40天以上,而业主预算有限,施工成本可能也无法覆盖。那段时间,面对工期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他常被焦虑裹挟,深夜辗转难眠。但凭着一股韧劲儿,他带领项目团队结合各楼栋不同施工进展,优化施工方法,选择最优吊装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实现了履约创效。
  2024年9月,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2025年5月,在晚开工42天的情况下,项目顺利完工。高效履约的背后,印证着他带领的这支铁军的战斗力。夕阳为工地镀上一层金色,他望着建成的厂房,目光坚定,那是属于奋斗者的勋章,更是对“履约至上”最生动的注解。
一颗初心  让支部建设活起来
  刘文龙始终坚信“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他将鲜红的党旗插在施工一线,用一颗赤诚初心激活支部“神经末梢”,让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作为项目党支部书记兼项目负责人,他深知“头雁”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项目伊始,他便以党建为纽带,织密安全生产责任网:项目开工首月,他通过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党建+安全”活动,牵头制定《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在施工现场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分片包保安全责任区。
  面对深基坑施工的重大风险,他组建“党员服务队”每日进行安全巡检,深入基坑作业面逐项核查关键节点的安全防护措施;在防高坠专项治理中,他采用“党建+安全”现场演练模式,联合业主、监理、劳务单位三方党员开展实景模拟,亲自示范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流程,推动全员安全意识增强。
  在项目幕墙高空焊接作业的攻坚现场,复杂的作业空间成为“拦路虎”——焊接参数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条件有限的高空作业,更加大了质量控制的难度。“越是艰难,越要迎难而上!”面对挑战,他第一时间组建“党员突击队”,并邀请公司焊接大师亲临现场指导,以提升高空焊接精度为核心目标,誓要攻克焊接难题。
  他以“提高外墙施工质量,铸造精品工程”为主题,组织开展党建活动,鼓励党员们各抒己见:“外墙焊接工作量大,能否采用自动化焊接设备,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同时选用合适的焊条以适应不同的焊接要求。”“外墙铝板设计线条多,下料前的放样非常重要,预埋安装孔位和板材尺寸务必契合,减少偏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
  在他的带领下,项目团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最终,项目克服了焊接难题,并且以安全生产“零事故”获得业主单位一致好评。阳光下,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是对他工作最有力的肯定,更是他用初心浇灌支部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镌刻在岁月长河中的箴言,恰似刘文龙职业生涯的生动写照。十余载晨光暮色交替,从伏案预算的造价部部长成长为运筹帷幄的项目经理,从怀揣赤诚的普通党员蜕变为凝聚人心的支部书记,多岗位的淬炼如同淬火的精钢,不仅锤炼出他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塑造出他迎难而上的钢筋铁骨,将 “听党指挥、艰苦奋斗、守正创新、敢于胜利”的“西部铁军”精神特质深深镌刻进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回难题破解的征程。新时代的建设浪潮奔涌向前,他依旧在项目工地的晨光里躬身丈量,在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下反复推敲,继续书写着属于中国十九冶人永不停歇的奋斗诗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