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信息

铺展“路通业兴”新画卷

来源:吴云霄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1日 A+ A A-
       今年,是攀枝花开发建设60周年。
  作为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年轻人熟悉它,因为“中国钒钛之都”和“长江上游穿过的首个地级市”2项美誉,攀枝花曾频繁登上地理试卷,在学生面前刷足了存在感。
  老年人钟情它,因为攀枝花被称为“西南康养第一城”,全年日照时数比肩三亚,四季鲜花盛开、水果繁多,成为国人心向往之的精神故乡。
  十九冶人热爱它,因为攀枝花是企业的诞生地、发展地和根据地。怀揣“不出铁水不回家”的奉献精神,十九冶人铁肩担道义,在60年里深度参与攀枝花建设,更是肩负起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的建设重任,让宽敞平坦的道路网络花开裂谷,为钒钛高新区和迤资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向“重”聚焦,项目实施急急急
  1965年建市以来,攀枝花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不毛之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象牙微雕钢城”。
  后来,储量均居全国第一的钒、钛矿藏,在全球新兴储能界出类拔萃,大受各方关注。于是,百余家钒钛企业在攀云集,完善了钒钛深加工的核心技术和链条,逐渐形成了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中国钒钛之都”。
  然而,位于攀枝花市东南侧的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园区,道路条件较为糟糕,让这些意向企业犯了愁。
  “这里基础的道路配套设施很匮乏,多为荒山黄土里的羊肠小道,周边杂草丛生,连路灯都没有安装。如果投资建厂,进出都很不方便。”
  当地的村民也常常感叹:“以前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种植的芒果、草莓、樱桃,运不出去;就算运出去了,很多水果也因为颠簸而坏掉,造成不小的损失。”
  道路通,百业兴,路网完善是关键。
  对攀枝花而言,工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工业园区则是工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建设攀枝花市工业园区(钒钛高新区、迤资园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工程PPP项目,成为攀枝花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实迫切需要,更成了建设工业强市的必然要求。
  项目涵盖了钒钛高新区和迤资园区的新改建13条道路、3处排洪渠、2座场坪等20个子项工程,采取PPP模式实施。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在各个片区形成合理的路网布局,大幅提升承载能力,创造更加优质的招商环境,构建外向型经济格局,意义十分重大。
  于是,作为攀枝花市政府“筑巢引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6月底,经过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研究确定后,各级、各部门超常工作、合力推动、创新实施,在不足4个月时间里,让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横空出世,创造了又一个攀枝花速度。
  向“省”发力,大临建设好好好
  2017年10月30日下午,晴朗多云。
  “呜——”一排货车集体鸣笛,宣布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正式开工。
  作为攀枝花市“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中国十九冶十大重点PPP项目,这个项目自落地起,就受到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和公司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他们多次来到项目实地调研,现场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项目稳步有序推进扫清了障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热闹的开工仪式前,项目团队已在金沙江畔,建成了一座美观大气的项目大临驻地,总占地面积约7770平方米,作为后续“战争”的稳固大后方。
  为了打好施工生产第一仗,他们严格按照“四降”理念,在大临建设中精心筹划、精细测算,从源头抓起,最大限度降低投入成本。
  在大临选址上降成本。项目团队顶着炎炎烈日,跑遍了钒钛高新区和迤资园区,充分调研全部单项工程的地域情况和周边环境,最终在最远两边片区中间插下“选址旗”。该地距工程施工集中区域较近,利于项目管理人员奔赴各处施工点位,也可节省用车燃油和磨损成本。
  在施工工艺上降成本。由于大临位于主路旁的半山坡,地势高差达到3米,需开挖土石方约8000立方米。他们充分利用原地势规划了两级台阶,将上方打造成办公区,将下方建设为生活区,划分出板房基础、人行道、停车场等需要砼硬化的区域,极大减少了土石方运转成本和材料成本。
  在持续利用上降成本。项目团队采用了板房材料、围墙栏杆、停车场遮雨棚、宣传栏等拆装方便、牢固可靠的装配式设施,并充分利用经济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如采用太阳能日节约电量15度,年均节约电量5000度以上。
  在原料选择上降成本。为了建造美观、绿色、舒适的项目大临,他们结合市场调研结果和攀枝花气候特点,在场内草坪进行人工撒播草籽,协调栽种了40余棵树木,实现绿化面积达3103平方米,基本建设费用较同行业单位节省约60%。
  项目负责人孙田龙基于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大临建设情况,撰写的文章《打好“降本增效”第一仗》,斩获了中国十九冶“铁血降本”有奖征文活动一等奖。
  向“实”担当,多点出击冲冲冲
  好的开始,即成功的一半。
  项目团队继续稳扎稳打、多点出击,各项工作逐步提上了日程。
  翻开孙田龙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的建设情况,首页的一行字格外引人注目:“项目特点为工程体量大、跨度分布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征拆工作难度大、协调对接部门较多、工期紧、任务重、天气酷热……”
  作为成都东二环项目走出来的年轻项目经理,孙田龙也时常感到“压力山大”,只因这个项目充满了太多的特殊性。
  20个子项分布在2个园区、2个乡镇、18个村社,总占地面积约5000余亩,最远2个子项相距近20公里,道路线形征地长度约32公里,土石方挖填量近1000万立方米,高边坡、高支模等危大工程作业量大,不但办理施工许可证耗时较长、组织全线施工费时费力,而且征地拆迁工作难度极大。
  其中,3个子项地处富邦钒钛、钢城集团瑞钢公司、费德勒环境公司、钛联选矿企业群等的腹地,企业生产运输日车流量达2000 辆次以上,为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项目部无法断道施工,只能采取多次分段导行、分段分幅施工,给施工组织协调增加了难度。
  “我绝不能给公司丢脸!”他暗暗告诫自己,也劝勉团队成员实干担当,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无巨细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打赢这场硬仗。
  在项目公司的协调下,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联合园区管委会、社区成立了“征拆工作专班”,充分联合政企和各标段的力量,坚持征拆工作“两条线走”,对征拆推进工作清单按月制定、按周分解、按日报送、按节点验收,积极协调、各个击破。
  三号路延长线贯穿金江镇金江村和保安营村,是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干路,却因线长点多,累计开预留路口达30余处,对流水施工组织造成了较大影响。
  为此,项目团队召开征拆工作推进专题会、协调会、现场会10余场,送发各类工作联系函、请示报告、情况说明等书面文件20余份,积极协调各方参建主体,优化施工方案,倒排计划组织施工。同时,主动走上田间地头、园区厂内,向村社工作人员和附近村民做好沟通解释,取得其理解与支持,受到了一致好评。
  项目团队也多次开展地企联建活动,以党建工作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邀请属地党组织出面协调,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与村民的矛盾纠纷等工作。
  2021 年春节前夕,他们对180户高龄、困难家庭走访慰问,不仅践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而且加深了地企良好情谊,多次收到钒钛高新区管委会、阿基鲁社区的感谢信和锦旗,为办理建设用地无偿划拨手续、顺利推进工程建设任务打好了基础。
  向“细”管理,安全质量精精精
  立柯一号路和立柯南路施工时,周围常常聚集了许多村民,一边了解工程进度,一边聊着家常,喜笑颜开。
  “以前没修这些路的时候,我们上下班都是走坑坑洼洼的小路,非常不方便。这些路要修好了,直接通到厂区门口,真是太好了。”村民们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看一看,盼着路早点修好。
  这些路呈放射状,连接到各大园区企业门口和村道路口,后来“延伸”出多条连通村民家和果园的“入户路”“入园路”,让村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一系列称赞的背后,是项目团队对安全质量的精心管控。
  为了尽快打开作业局面,项目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大计划管理,以进度计划为主线,制定分项工作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严格落实“工期当日责任制”,通过每日碰头会、每周总结会、每月工程联席会,对进度情况进行动态纠偏。
  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他们紧盯三号路延长线、“白改黑”道路工程、迤资场平工程等关键点位,合理安排工序,高峰期现场累计超600人同时作业,10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同场施工,10多个作业面同台竞技,不间断施工推动项目生产。
  因迤资片区距离项目大临约40公里,来回奔波较远,他们安排了迤资片区工作小组常驻现场,深度参与迤资片区的现场生产管理,监督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内业资料等情况,同时收集现场施工人数、材料进场数量、机械租赁情况等基本的成本信息,及时总结、优化、调整。
  为了减少车辆通行与交叉施工的相互干扰,项目团队多次会同项目公司、交管部门、各园区企业,到现场实地踏勘、制定方案、修改论证,制定出局部交通导行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他们采用全幅、半幅封闭施工等处置方式,在醒目处设立警示标语和交通疏导牌、水马,安排多名交通疏导员,轮班进行交通管制,保证交通流畅与施工安全。
  在项目全线,他们安装了4 台PM2.5 实时监测仪和多套高清摄像头、环境检测系统、特种设备预警系统,配备14 台洒水车循环洒水作业,做好出场车辆全封闭覆盖;进一步联合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时开展高温防中暑应急演练和职业体检、百日安全活动、安全技术培训等,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实现密目网覆盖超 65万平方米,洒布草籽超24万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点缀靓丽的三角梅、蓝花楹、小叶榕等景观树,为这座工业城市渐次披上了茵茵绿装。
  为了打通重点控制性工程和唯一一座桥梁工程——浸水沟大桥(长182米,宽16米),项目团队加大资源整合、加强工序衔接,在上部结构实施结构简支、桥面连续、T梁预制的设计方式,在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桥墩,最大垂直高度达33.5米。
  他们编制了行之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用高效的统筹协作与时间赛跑,不断探索创新,推广使用安全标准梯笼,全程视频监控和专人现场监督,最终顺利完成进度目标。
  此外,他们新建了必鲊沟排洪渠1862米、三号路延长线排洪渠545米,改建马店河排洪渠2456米,为2个园区疏通了“毛细血管”。
  为了发挥新技术的应用效能,项目团队申报了《钒钛矿渣(非重矿渣)配制混凝土性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课题2项,研发了《昔格达地层高边坡锚索框格梁施工工法》等课题3项,获评中国冶金建设协会2024年度关键技术荣誉、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十九冶企业级工法;发布了《提高边坡支护锚杆施工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等成果2项,2次荣获全国冶金建设行业QC成果二等奖。
  “平畴筑路驱晨雾,旷野夯基迎曙光”,是对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团队每天最真实的写照。他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他们栉风沐雨、善作善为,用无边大爱书写火红年华,向攀枝花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向“心”出发,真情传递暖暖暖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
  狠抓工程建设的同时,项目团队积极服务周边民生,通过传递真情温暖、修缮破损道路、改善周边环境等,最大程度降低施工生产对沿线村民的影响。
  2021年9月9日,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阿基鲁社区带着一面印有“鼎力相助情似海,无私奉献解民忧”的锦旗,向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党支部表示感谢。
  原来,受地形条件限制,阿基鲁社区原有的消防通道通行困难,给村民安全出行带来了极大影响。项目党支部得知情况后,主动与政府、社区取得联系,对原有的问题路段进行实地勘察及重新规划,及时安排人员快速施工,真正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让周边群众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自成立以来,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党支部多次挺膺担当,积极参与钒钛高新区管委会、阿基鲁社区组织的汛期应急抢险、停车难提升工作、捐赠防疫物资、“牵手共富”结对帮扶行动等,受到了社会各方的一致认可与感谢。
在项目部的走廊两侧,挂满了各类感谢信和锦旗,既是项目党支部“四个一批”行动的有效实践,展现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更加深了与属地社区的共建情谊,助力攀枝花市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
  党旗所指,使命必达。
  建设期间,项目党支部将党建引领融入生产大局,以建设进度、技术攻关、安全质量等为切入点,持续开展“党建+”活动,通过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置QC小组、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确保关键环节有党员、克难攻坚有党员、紧急时刻有党员,助推项目履约。
  建设期间,2021年度攀枝花重点工程(项目)劳动竞赛优胜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中国十九冶党员先锋项目、2022年度“阳光花城最美劳动者”等多项大奖纷至沓来。
  美丽公路通八方,花城腾飞正当时。
  如今,在钒钛高新区、迤资园区,蓝色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一条条绕山而修的道路如丝带般“缠绕”山间,连接起一片片朝气蓬勃的厂房企业,将成为当地群众迈向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
  砥砺奋进战旗扬,攀枝花工业园PPP项目力扛千钧重任,打造出“畅安舒美”的交通网络,将持续铺展“路通业兴”新画卷,以更高标准服务攀枝花加快建成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家乡人民再立新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