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庇护“亲人” 右手擎起责任
——中冶实久“5. 12”抗震救灾记略
□ 严 荣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撼动半个亚洲,震惊整个世界。此次大地震震中位于映秀,毗邻成都,最近距离仅相距32公里。中冶实久在成都都江堰、郫县、青白江和市中心的建筑均不同程度受损。
灾情爆发后,中冶实久各级组织迅速应对,及时疏散办公楼、车间的员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成搜寻小分队,对厂区、车间、宾馆、病房、家属楼等中冶实久辖区内的人员进行搜索,力求不落下一人。
截至目前,中冶实久在岗员工无一人死亡,无一人重伤。8名未在中冶实久辖区内工作、生活的员工家属不幸罹难,一名重伤。初步估计“5.12”大地震给中冶实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总经济损失超过1.3亿元。其中经营指挥中心成都大厦大面积裂缝;郫县钢构厂办公楼出现不同程度裂缝;都江堰疗养院生活小区6栋楼房(4栋家属楼、1栋宾馆、一栋专科医院)严重损坏,102户居民279人无家可归;郫县搅拌站搅拌塔楼倾斜,结构变形。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中冶集团、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该公司员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24小时内全部转移370名灾区员工及家属,无一人落下;第一时刻组织党团员护厂联防,确保国有财产和家属区个人财产无一份人为流失;第一时刻调派大型装吊设备支援灾区,废墟中营救出5条生命;第一时刻组织医护人员营救受伤群众,用尽余震中拼抢出的全部药品,救护了一百多名群众,成为都江堰第一批医疗救护队;第一时刻成立医疗救护站,守护2000名受灾群众和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生命安全,诊治各种病痛10000余人次,为近6000人发放了防治流行病的中药汤;第一时刻投身灾后重建,从重庆、云南、凉山州等地调集60多台大型机械承担过度安置房场平任务,昼夜加班为灾区提供混凝土、钢构等产品……
灾情就是命令……
责任就是命令……
大爱就是命令……
在汶川大地震来临的时候,中冶实久的员工紧紧围绕在以田野董事长为首的公司周围,精诚团结、携手互助,左手庇护“亲人”,右手托起责任,上演了一曲动人的赞歌。
上下同欲 抗震自救
地震,留给生命的距离仅12秒!
5.12地震洗礼四川59秒,锦绣山川顷刻间变人间炼狱!
5分钟,汶川地震发生后5分钟全省无线通讯瘫痪,随后有线通讯进入瘫痪状态。中冶实久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掌握灾情,指导救援。
万福桥头的中冶实久大厦在震中左右摆幅近半米。当时正在大楼办公的总经理蔡仲斌立刻组织员工疏散,清查各层楼住户,确保不落下一个员工和家属。并立即组织各部室领导集结中冶实久大厦的所有员工和家属,稳定大家情绪,要求每一位员工保持冷静,不要擅自离开。随后统计财产受灾和人员伤亡情况,并将郫县、青白江、温江等地均无员工伤亡的消息向董事长田野汇报,向广大员工通报,并通过媒体、网络告知全国,稳定在川外施工的铁军将士,让他们坚守岗位,安心工作。
出差在外的董事长田野获悉地震发生后,放下一切活动努力与成都取得联系,初步了解情况后迅速作出指示:一、要求成都地区各级领导要尽职尽责,全体员工坚守岗位,为抗震救灾献一份力;二、都江堰疗养院组织医疗小分队义务为灾区服务,同时安排好老干部及员工的吃住;三、成都地区的领导和员工为抗震救灾义务献血;四、钢构分公司做好转移的受灾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从这一刻开始,他坚持24小时指导工作,并千方百计奔回四川。
中冶集团的领导在听取了董事长田野电话汇报情况后,王为民、沈鹤庭、吴凤山、张长富、黄丹等纷纷对中冶实久遭受“5.12”地震灾害表示极大关切和关心,要求中冶实久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5月3日上午,集团召开紧急会议,安排抗震救灾工作,并当即决定给给中冶实久援助拨款10万元,要求中冶实久积极组织抗震救灾。
在都江堰疗养院,在郫县钢结构厂、搅拌站、实久花园,在温江搅拌站,在青白江施工项目部等地的党政领导,在震后都积极组织员工撤离岗位,躲避地震。
位于震中32公里的都江堰受到地震重创,中冶实久都江堰疗养院的员工不离不弃,在临近楼房纷纷坍塌的尘埃中,在死亡的威胁下奋力自救。院领导班子组织党团员和干部多次冲进摇晃的危楼中营救被困的员工和家属,他们用砖头、拳头、肩膀砸开门窗,撬开防护栏营救出10名被困员工和家属。由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瘫痪,都江堰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他们上下同心,团结一致,组织采购饮用水、方便面、饼干、水果等基本生活物资;组织医护人员冒着连连不断的余震从废墟中抢救出药品和设备,应用这些设备救援受伤群众;组织100多名疗养院受灾员工和家属迅速撤离,通过4个小时的辗转,全部转移到郊区农村的空旷地带;组织青年骨干组成护厂联防队,守护国家和居民财产……
5月12日下午4点,总经理蔡仲斌放下打不通的电话,决定直接驱车前往。四川通信瘫痪,都江堰的路况、房屋坍塌、城市居民情绪等具体情况得不到一点信息,是否可以进入灾区,进去是否可以出得来?带着所有的疑虑,总经理蔡仲斌毅然前往。
事实上这并不是杞人忧天。在前往都江堰的路上,高速路已经封闭,老成灌路又被进出的车辆堵死。晚上10点,经过6个多小时周折的总经理蔡仲斌一行终于到达都江堰。可又遭遇都江堰市戒严,车辆一律只许出不许进。为了进入市区,汽车在都江堰二环上不停地环绕,终于找到一条没有封闭的小巷,穿过小巷往市区赶,临近才发现小巷已经被倒塌的房屋堵死。天开始下雨,无奈之下只好冒雨摸着黑步行,赶到中冶实久都江堰疗养院已经是晚上11点40分。
此时的中冶实久都江堰疗养院已经人去楼空。除了留下守护财产的护厂联防队19人,其他人已经全部转移到郊区的农村。掌握情况后,总经理蔡仲斌又赶往受灾员工安置点,当他站在雨中转达公司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慰问和董事长田野的指示时,简陋灾棚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很多人情不自禁地说:我们终于找到组织了!
找到组织了。一句看似简单的话道出了受灾员工及家属的心声。总经理蔡仲斌与总经理助理、钢构厂厂长龚天明、疗养院院长陈永章等商量,决定将受灾群众转移出都江堰,安置到钢构厂厂房内。凌晨三点,蔡仲斌一行返回成都的路上,向董事长田野汇报抗震救灾情况,田董事长完全赞成转移灾民到郫县的做法,要求举全公司之力,确保受灾员工的生活。并决定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组,由董事长田野任组长,总经理蔡仲斌为副组长,专门设置受灾人员安置小组,由龚天明任组长,全面负责受灾人员的食宿。
5月13日上午,都江堰疗养院和都江堰钢构厂200多名受灾员工及家属全部转移到郫县,中冶实久采购了300多床棉被、若干帐篷、大米、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等物资运送到郫县,集团10万元援助资金直接汇入钢构厂,用于安置受灾员工及家属。
14日凌晨4点钟,董事长田野经飞机、火车、汽车多次转乘后连夜返回成都;早上8点主持召开在蓉公司领导和部室负责人参加的抗震救灾工作会;上午9时,驱车前往郫县和都江堰,慰问受灾的员工及家属,看望留守都江堰的员工。从这一天起,田董事长作为中冶实久抗震救灾最高指挥官放下所有的工作,一门心思扑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上,在其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先后12次奔赴都江堰重灾区,并不停往返在郫县、青白江、温江等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
房屋可以倒塌,大地可以撕裂,但坚强的意志永远无法动摇。6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一个月之际,中冶实久奋战在一线抗震救灾的员工聚集在万福桥,用真情诵读生命的诗歌,用大爱颂扬时代的旋律。《爱的奉献》——正如这主题一样,中冶实久坚持与地震斗争的英雄,在地震的废墟上喊出生命的意义,喊出铁军的风采!
英雄,仿佛里我们很遥远,就好象我们经常看见的星星,天天见,可就是遥不可及。其实,英雄并没有星星那样遥远,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之际,中冶实久表彰了一批特别的优秀共产党员,一批中冶实久的英雄,他们便是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一直与震魔做斗争的人。也许,他们没有上天入地的本事,但他们却在生命抉择之间把生的希望分给别人,用生命去换取别人生存的时间,这本身就是英雄。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中冶实久在危难时刻不忘国企的责任,上下同心,共同背负天灾,彰显出一个负责任企业的风度,呈现出央企的风范。
舍生忘死 大爱无疆
都江堰市离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仅32公里,震级趋近7级。7级地震使都江堰房屋大面积坍塌,受灾严重。中冶实久都江堰疗养院位于市中心,损毁严重。
灾难来临时,疗养院的领导班子团结一心,沉着应对,立即成立了由党员、青年团员和院领导为成员的救灾小组,在周围楼房纷纷倒塌的环境下,对地震后的宾馆、医院、居民楼进行地毯式排查,救助被困的妇女和老人、小孩。
地震留给生命的距离只有12秒!事实上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楼房,只经受住了5秒钟的考验。中冶实久都江堰疗养与倒塌楼房并立的4栋家属楼同样修建80年代初。楼房的力扛给了楼里的人们逃生的机会,延长了生与死的距离。
“快跑,地震了……”惊魂未定的人们聚集在楼下,疗养院院长陈永章吆喝着驱赶人群往马路跑。亲眼目睹对面大楼轰然倒塌的雍建成抓着妻子的手冲出楼房的刹那仿佛听见求救声,当他放开妻子的手时,妻子愣住了!在3号楼一楼,由于房屋整体倾斜、横梁断裂房门无法开启,窗户又被防护栏封死,独自在家的孕妇何强无法逃生,正在屋里嘶声力竭地求救。雍建成利索地抡起砖头砸开防护栏的螺丝,在保安的帮助下撕开防护栏,并躬下身子用背和肩搭起一座“生命的阶梯”,让孕妇何强平安走出房屋,保住了两条鲜活的生命。
孕妇得救了,雍建成又发现了1号楼一楼80多岁的奶奶还在屋里。因为舍不得屋子里的财产,老奶奶死活不愿意离开,雍建成毫不客气地抱起老人便往门外冲。
因为同样的原因,3号楼一单元一楼的屋子里也关着田维斌夫妇。孙铁等人砸开房门,让二人逃生时才想起其妻腿脚不便,孙铁只好背着其妻走出大门。还没等一家人说上一句感激的话,救援的人有冲进了大楼。
地震仿佛要彻底摧毁楼房,在这些非框架结构的房屋,几乎所有的一楼都受到严重损毁。在4号楼一单元一楼,赵红梅也被困在屋子里。办公室主任朱喜清和王宁正在努力砸防护栏,砸了半天实在没有办法,朱喜清高喊找根钢钎来。地动山摇中是找不到钢钎的,他们只好又地上拣来的木棒当钢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赵红梅终于得救了。
就在朱喜清等人营救赵红梅的同时,孙铁正在同一栋楼同一个单元的三楼砸门,也许是有了在一楼救人的经验,他积极与无力被困的人配合着,他使出吃奶的力气撞门,吩咐屋内的母女努力拉门。一下、两下、三下……也不知道撞了多少次,门终于是撞开了,屋内的母女二人终于获救了!无独有偶在2号楼的三楼施救人员采用同样的方法,救出了李海全一家四口。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在这四栋力扛着的居民楼里,员工、家属、外来人口,暂住人口,有些人仅仅见过几次面,有的人曾有过矛盾,有的人面也没有见过,但在这8级大地震面前,中冶实久人没有抛弃任何人,没有放弃任何一条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在楼里救出10名被困居民,挽救了11条鲜活的生命。
“党员都站出来!”都江堰疗养院院长陈永章的一声号召,党徽成为圣神不可侵犯的命令,给予别人生的希望,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最光荣、最艰巨的任务。一声命令,号召的是党员,团结的却是包括青年团员、疗养院干部等等所有热爱生命的人。
在都江堰宾馆地震前,部分楼层正在装修,但宾馆的服务人员和30多名旅客依然需要救援。大堂经理徐文燕地震后并没有逃出大楼,他在地震短暂的停顿时刻组织员工和客人疏散。直到最后一名员工安全撤离,她才离开宾馆大楼,正因为如此她成为地震中最后一个与大家汇合的党员干部。
地震眷顾了离震中60多公里的郫县(专家分析,郫县偏离地震带),受灾并不严重。而在郫县钢构厂的员工及时得到妥善安置,可大部分员工的家却安在都江堰。在通信全面瘫痪的情况下,为了安抚员工情绪,钢构厂星夜派出寻亲小队,冒着地震危险奔赴都江堰寻找员工家属,及时安置了受灾的员工家属。5月13日,都江堰200多名受灾员工和家属分批次到达郫县钢构厂,加上钢构厂转移出都江堰的员工家属和员工,厂房里一下子涌入了370人。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哇哇直哭的幼子,受伤的、受惊的、带病的、生病的……370位突如其来地人的需要安置,给钢构厂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采购物资、准备蔬菜、铺设电缆、发放物资……等等一些列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董事长田野、副总经理丁晓波、总经济师吴国洪等公司高层多次前往指导工作。董事长田野还为其安置工作提出了四个“一定要”:一定要让受灾人员吃上饭,喝上水,保证饮食供应;一定要组织好职工投亲靠友工作,分期分批的做好买票、接送,保证安全;一定要做好受灾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保证信息畅通;一定要迅速组织、动员各分公司、项目部开展捐款捐物活动。
同样是在郫县,工业开发公司的商砼搅拌站的厂房柱子受损,厂房倾斜。为了配合中冶实久参与社会救灾的工作,工业开发公司经理李国庆亲自指挥,抽调大型设备和技术骨干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组织技术专家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测、抢修,力争早日投产,帮助抗震救灾,为灾后重建做准备。与此同时,工业开发公司还大胆提出直接将搅拌站建到都江堰,就地支持灾后重建工作。日前,中冶实久以良好的救灾表现、优惠的政策、过硬的技术实力和行为作风力挫十几家商砼公司,顺利地将搅拌站设立在都江堰,竭力为灾后重建服务。
西部铁军面对困难从来就不低头。在大地震中医院、宾馆、居民楼、工厂、花园小区均无一人落下,无一人死亡,无一人重伤,中冶实久在强震面前勇往直前,携手进出,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抒写了生命的赞歌。
勇担责任 央企风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冶实久的抗灾自救,得到了集团、各兄弟单位、合作伙伴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得知中冶实久遭受地震灾害,中冶集团、各兄弟单位、合作伙伴纷纷致电慰问,并表示将大力支持中冶实久抗震救灾。5月13日上午一大早,集团总经理沈鹤庭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要求中冶实久在抗震自救的同时,尽全力帮助受灾群众,积极配合政府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立即向中冶实久拨款10万元,作为集团援助中冶实久抗震救灾专用资金;同时号召集团各子公司和员工向灾区捐款,向受灾严重的中冶实久捐款。
5月14日,集团党委书记王为民在中冶实久《关于“5.12”地震受灾情况的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一、也请做好防余震和防疫工作。二、对转移员工和家属下落不明的做好安抚,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三、尽最大力量主动帮助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四、集团全力支持你们,有什么困难和需集团解决的问题,全力支持,需协调的,由集团应急办协调解决。6月12日,王为民书记有前往都江堰察看中冶实久受灾情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王书记高度评价中冶实久:你们在大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你们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关键时刻,你们体现出央企的风范,展现出“西部铁军”的风采,你们的班子是值得信赖的班子,你们不愧为“西部铁军”的名号。同时为中冶实久继续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为受灾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要关心在抗灾一线日夜工作的医护人员;二是要继续做好应急的各项工作,目前余震仍然存在,大家一定不要麻痹大意;三是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四是对灾后生产恢复,困难要考虑多一些,工作要做得细一些,有困难及时向集团反映;五是要通过各种形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多搞一些类似“爱的奉献”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凝聚人心。六是大力宣传在抗震救灾中突现的先进典型。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中冶实久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天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社会各界给予中冶实久巨大的关心,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了无私的帮助,给了中冶实久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息。
5月13日,中冶实久收到成都宝康电器商行送来的第一批社会救灾物资——99把雨伞。随后,一冶、宝冶、中冶连铸、中冶陕压等兄弟单位纷纷为中冶实久捐款,帮助中冶实久度过难关。
5月18日,中冶实久长期合作伙伴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率团前往成都慰问中冶实久员工,向中冶实久捐助人民币10万元。
怀揣感恩走天下。中冶实久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7000儿女的共同努力,发扬西部铁军“永不言苦、永不言累、永不言退”的精神,迅速完成了受灾人员的安置,随后全身心地投入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之中。
“5.12”大地震给中冶实久直接经济损失。尽管如此,中冶实久毅然决然地扛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不遗余力地积极参与到社会抗震救灾中。
5月12日,都江堰面临着交通、通讯、水电气全面瘫痪的困境。在震后的数小时内,救灾人员和医护人员基本无法进入市区。中冶实久都江堰糖尿病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没有任何组织团体要求下,主动加入到第一批抗震救灾医护队伍中。疗养院的领导组织党员、团员和干部连续四次进入一片废墟的医院内,从瓦砾中刨出药品送到医护人员手中,直到所有能够找到的药物用完,据不完全统计,当天下午到晚上,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共救治了一百多名受伤群众。
第二天,一部分医护人员随队转移到郫县,看护转移安置的300多名员工家属,一部分医护人员继续留守都江堰。15日,在中冶实久的支持下,中冶实久都江堰糖尿病专科医院灾民救护点设立并开始接待病人。随后,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救护站转移到都江堰幸福大道灾民安置点,负责2000多灾民和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医疗和灾后疫情防疫工作。
幸福大道作为都江堰的主干道,是志愿者、救灾部队、医护人员出入的主要通道。许多从汶川、映秀等地转移的救护人员都落脚中冶实久救护站看病拿药。为此,中冶实久糖尿病专科医院的九位医护人员每天的接诊量保持在200人次以上,高峰期连续数日接诊量都超过3000人次。专科医院唯一的一位外科医生吕茂秋是一名资深的医务工作者,已经64岁的他退休后由于医德好医术高,被医院返聘。地震后,他不顾自己的安危,主动进入医院大楼寻找设备救人。5月13日被成都市区的两个儿子强行接走。15日,医疗救护站正式挂牌的时候,他立刻驱车返回都江堰。从这时候开始,他一直坚守在救护的一线,一天15个小时的工作量,让他埋线治疗的高血压复发,每天两腿都坐到浮肿。儿子实在不忍心父亲这样劳累,三番两次地来接他离开,都被他严词拒绝,甚至有一次和儿子闹翻了脸。他说:在国家这样的大难面前,我一个老党员退缩了,会后悔一辈子。同样坚守在医疗战线一线的朱晓刚医生,原定于5月18日举行婚礼,酒席、请帖、新房等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可突如其来地大地震摧毁了一切,房子裂了,新人受伤了,上万元的家具因为楼上水管震裂而被浸泡。在巨大损失面前,他没有退缩,始终坚守在岗位上,为受灾的群众耐心服务。
大灾之后有大疫。为了防治灾后疫情发生,国家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措施。中冶实久糖尿病专科医院的医护人也没有放松警惕,在院长胡孝荣的带领下,防疫高峰期坚持为灾民熬制中药汤,药汤针对感冒、肠道、呼吸道等常见病配置,先后发放了5000多人。
为了尽快让受灾的群众看病正常化,中冶实久董事长田野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关系,在昆明购置了300平米的活动板房用于修建临时医院。5月底,板房医院落成,受灾的群众彻底告别了只靠药片治病的现状,用上了打针、输液的现代医疗设施。与此同时,中冶实久还投入大量资金为专科医院采购药物,配备糖尿病专科药。截至目前,中冶实久都江堰糖尿病专科医院医疗救护站救助受灾群众已超过10000人次,每天门诊依然保持在200人次以上。他们将继续坚守在灾民安置点,直到所有灾民全部得到安置。
责任就是命令。5月13日,中冶实久调集成都地区全部吊装、挖掘设备开赴都江堰,积极配合抢险救灾,先后在都江堰荷花池、幸福巷、景中路等重灾区域的搜救中,成功救出5名幸存者;搅拌站冒着余震检修设备,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已向灾区修建过度安置房提供4万立方米混凝土;6月10日,又从各个分公司抽调的大型设备又集结成都,奔赴彭州、崇州、邛莱、郫县等地展开灾区过渡安置房场平工程大战。
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渺小!再小的力量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地震发生后,中冶实久的员工积极参与到献血、捐款等爱心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分公司、项目部、外协队伍的员工和川籍农民工,纷纷参与到捐款捐物、献血献爱的活动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冶实久向灾区捐款110余万元,抗震自救捐款88万元,缴纳特殊党费20多万元,特殊团费6000多元。中冶实久成都机关的所有青年集体在成都市血液中心备案,随时为灾区献血,北方分公司、安钢凌钢项目部等分公司、项目部等都纷纷组织员工为灾区献血。
地震的阴霾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散去,天府之国正在恢复她娇媚的容颜,灾区的人们已经掀起重建家园的高潮!中冶实久在地震面前彰显着一个大企业的风度,西部铁军在大灾大难面前顽强拼搏,奋力救助,展现了铁军风采!
“擦干眼泪护亲人,集结力量扛责任……”中冶实久7000儿女以党徽为命令,以责任为命令,以灾情为命令,以大爱为命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手庇护“亲人”,一手托起责任,抒写了一曲动人的抗震救灾赞歌!如今的铁军将士们正全身心地投入家园重建之中,他们要用爱擎起一片蓝天!